筆者最近在《明報》發表〈香港是時候編製金融發展白皮書〉一文(刊202587日),受到多方面關注,有關人士還專門約談商討。筆者充分感受到各界對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關心和重視。筆者整理了多方面意見看法,做進一步回應分析和解釋界定。筆者主要看法有4點:

其一,謀劃金融發展乃香港重中之重:香港金融發展是國之所重,是香港經濟的牛鼻子,世界金融大變局需要香港金融中心做大做強。其二,白皮書需提高政治站位,採用金融全覆蓋的「金融發展白皮書」名稱,與國家及國際對香港金融中心定位相一致,全面規劃香港金融發展;「資本市場發展白皮書」名稱適用範圍較窄,不宜採用。其三,白皮書既堅持問題導向,更要確立目標導向,對標全球最高標準,以建設與紐約並駕齊驅的國際金融中心為目標,推進香港金融高質量發展。其四,白皮書編製應由行政長官主導、中央指導,確保與金融強國建設規劃對接。

謀劃金融發展 乃香港重中之重

編製香港金融發展白皮書,首先要充分認識香港金融在世界金融格局、國家金融強國建設和香港自身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當今世界,美國發動貿易戰、巨額美債及將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支付系統武器化,嚴重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不僅動搖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而且促使許多國家(尤其新興市場)加速推動本幣結算、構建新支付系統。全球金融市場格局的重塑,已經啟動,但替代美元主導地位的體系尚未形成。隨着中國在全球經濟裏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國際金融界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新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抱有很高期待。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國家所重,這是主管金融工作的何立峰副總理在香港金融峰會致辭所講。事實上,中央高度重視香港金融發展。習近平主席多次寄語香港要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今年3月「兩會」期間舉行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本人發言談到香港金融應力爭超越倫敦,得到主管港澳事務的丁薛祥副總理肯定和鼓勵。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去年2月來港調研,金融也是重頭戲。這些都表明,中央對香港金融發展抱有很高期待。

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可說是香港「第一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抓手。香港金融業佔本地產值約20%,貢獻約30%稅收,不僅連同相關服務業(如法律、會計)提供大量高附加值崗位,而且為地產、貿易、物流、專業服務(如審計、諮詢)提供資金和信用支持;香港發展創科及其他製造業,也能夠得到較其他地方有更好的金融條件。這正是金融在港備受重視的基本原因。

白皮書需提高政治站位金融定位

有人問,為何不用「資本市場白皮書」的提法,而要用「金融發展白皮書」名稱?社會上確實有建議提出編製「香港資本市場發展白皮書」,但筆者認為採用「香港金融發展白皮書」更好。

第一,白皮書需提高政治站位。中央始終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定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發展。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s)只是金融(finance)的一部分,範圍過於狹窄。「資本市場發展」適用範圍較窄、層次較低;用「金融發展」作界定,能夠使白皮書與國家和世界關於香港的金融定位相一致,從更高站位,更全面檢視和部署香港金融發展藍圖。

第二,白皮書需對標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全球最權威的金融中心指數,包括五大指標,即營商環境、金融業發展水平、基礎設施、人力資本、聲譽與綜合競爭力 ;及其他輔助指標:金融科技、可持續金融等。白皮書需根據這些指標,從金融發展的全視角制訂規劃,以全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若只局限於「資本市場發展」範圍,顯然達不到這個目標。

白皮書重「問題導向」 更重「目標導向」

也有人問:香港制訂金融發展白皮書,是不是因為香港金融領域存在亟需突破的重大改革議題?筆者認同這種「問題導向」思路。香港制訂金融發展白皮書,當然致力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不過筆者更看重「目標導向」:白皮書需對標全球最高標準,確定超越倫敦、成為與紐約並駕齊驅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

香港金融的最大優勢和最重要定位,是背靠強大祖國的頂級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發展白皮書的最重要內容,應是根據國家金融強國建設的戰略需要和實際條件,確定目標藍圖。

必須看到的是:在中國整體經濟裏,全產業鏈、貿易、科技都處於全球領先水平,金融卻是突出短板。中國大陸實行資本帳戶管制,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低,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約2.5%202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跨境支付中僅約3.2%SWIFT資料);金融基礎設施依賴西方,如全球清算系統(如SWIFT)、信用評級機構(標普、穆迪等);金融機構國際競爭力弱;中資銀行、投行的海外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與高盛、摩根大通等國際巨頭相比,存在顯著差距等。

面對美國金融霸權,國家對金融安全看得很重;很多探索性的金融舉措,需通過香港來推行。金融強國建設,香港責任重大。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強建設全球性的金融基礎設施、打造具國際競爭力金融機構,並且使香港成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全球綠色金融與碳交易中心、全球金融科技與數字資產中心、全球風險管理與再保險中心、全球家族辦公室與慈善金融樞紐等,都應是香港金融發展的重要目標。白皮書應在確立這些目標的基礎上,規劃香港金融發展藍圖。

白皮書應由特首主導中央指導

還有人問:為何不能由財政司長負責金融發展白皮書,而一定要行政長官親自主導?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金融事關香港發展全局。金融發展白皮書須是由特區最高決策層面,從香港發展全局高度制訂金融發展大政方針,以確保帶動香港整體經濟及社會發展。二是香港金融發展乃國家所重。金融發展應是行政長官向中央負責的重要內容。金融發展白皮書應在中央指導下,由特首主導編製,並要求特首向中央述職時匯報落實情况;中央也應提出指導性的工作要求,確保香港金融發展與國家的金融強國建設對接。

至於財政司長的工作職責,特區政府網頁寫得很清楚,主要是協助行政長官督導財經、金融、經濟、貿易、發展、房屋、運輸、物流、創新科技及工業範疇內政策的制訂和實施。可見,財政司長於金融發展白皮書中的角色,就是協助行政長官督導白皮書的制訂和實施。當然,這也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作。相信行政長官在財政司長有力協助下,與執政團隊共同努力,一定不負眾望,履職盡責,有效做好香港金融發展白皮書的編製和實施工作。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7%80%e9%bb%9e/article/20250820/s00012/1755621536979/%e5%a7%9a%e5%bf%97%e5%8b%9d-%e8%ab%87%e8%ab%87%e9%a6%99%e6%b8%af%e9%87%91%e8%9e%8d%e7%99%bc%e5%b1%95%e7%99%bd%e7%9a%ae%e6%9b%b8%e7%ab%99%e4%bd%8d-%e5%90%8d%e7%a8%b1%e8%88%87%e7%9b%ae%e6%a8%99%e5%b0%8e%e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