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在《明报》发表〈香港是时候编制金融发展白皮书〉一文(刊2025年8月7日),受到多方面关注,有关人士还专门约谈商讨。笔者充分感受到各界对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关心和重视。笔者整理了多方面意见看法,做进一步回应分析和解释界定。笔者主要看法有4点:
其一,谋划金融发展乃香港重中之重:香港金融发展是国之所重,是香港经济的牛鼻子,世界金融大变局需要香港金融中心做大做强。其二,白皮书需提高政治站位,采用金融全覆盖的“金融发展白皮书”名称,与国家及国际对香港金融中心定位相一致,全面规划香港金融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白皮书”名称适用范围较窄,不宜采用。其三,白皮书既坚持问题导向,更要确立目标导向,对标全球最高标准,以建设与纽约并驾齐驱的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推进香港金融高质量发展。其四,白皮书编制应由行政长官主导、中央指导,确保与金融强国建设规划对接。
谋划金融发展 乃香港重中之重
编制香港金融发展白皮书,首先要充分认识香港金融在世界金融格局、国家金融强国建设和香港自身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当今世界,美国发动贸易战、巨额美债及将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支付系统武器化,严重冲击全球金融市场,不仅动摇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而且促使许多国家(尤其新兴市场)加速推动本币结算、构建新支付系统。全球金融市场格局的重塑,已经启动,但替代美元主导地位的体系尚未形成。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里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国际金融界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抱有很高期待。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所重,这是主管金融工作的何立峰副总理在香港金融峰会致辞所讲。事实上,中央高度重视香港金融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寄语香港要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今年3月“两会”期间举行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本人发言谈到香港金融应力争超越伦敦,得到主管港澳事务的丁薛祥副总理肯定和鼓励。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去年2月来港调研,金融也是重头戏。这些都表明,中央对香港金融发展抱有很高期待。
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可说是香港“第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香港金融业占本地产值约20%,贡献约30%税收,不仅连同相关服务业(如法律、会计)提供大量高附加值岗位,而且为地产、贸易、物流、专业服务(如审计、谘询)提供资金和信用支持;香港发展创科及其他制造业,也能够得到较其他地方有更好的金融条件。这正是金融在港备受重视的基本原因。
白皮书需提高政治站位金融定位
有人问,为何不用“资本市场白皮书”的提法,而要用“金融发展白皮书”名称?社会上确实有建议提出编制“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白皮书”,但笔者认为采用“香港金融发展白皮书”更好。
第一,白皮书需提高政治站位。中央始终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定位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s)只是金融(finance)的一部分,范围过于狭窄。“资本市场发展”适用范围较窄、层次较低;用“金融发展”作界定,能够使白皮书与国家和世界关于香港的金融定位相一致,从更高站位,更全面检视和部署香港金融发展蓝图。
第二,白皮书需对标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全球最权威的金融中心指数,包括五大指标,即营商环境、金融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声誉与综合竞争力 ;及其他辅助指标:金融科技、可持续金融等。白皮书需根据这些指标,从金融发展的全视角制订规划,以全面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若只局限于“资本市场发展”范围,显然达不到这个目标。
白皮书重“问题导向” 更重“目标导向”
也有人问:香港制订金融发展白皮书,是不是因为香港金融领域存在亟需突破的重大改革议题?笔者认同这种“问题导向”思路。香港制订金融发展白皮书,当然致力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不过笔者更看重“目标导向”:白皮书需对标全球最高标准,确定超越伦敦、成为与纽约并驾齐驱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
香港金融的最大优势和最重要定位,是背靠强大祖国的顶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发展白皮书的最重要内容,应是根据国家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和实际条件,确定目标蓝图。
必须看到的是:在中国整体经济里,全产业链、贸易、科技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金融却是突出短板。中国大陆实行资本帐户管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低,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约2.5%(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跨境支付中仅约3.2%(SWIFT资料);金融基础设施依赖西方,如全球清算系统(如SWIFT)、信用评级机构(标普、穆迪等);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弱;中资银行、投行的海外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与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巨头相比,存在显著差距等。
面对美国金融霸权,国家对金融安全看得很重;很多探索性的金融举措,需通过香港来推行。金融强国建设,香港责任重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建设全球性的金融基础设施、打造具国际竞争力金融机构,并且使香港成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与碳交易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与数字资产中心、全球风险管理与再保险中心、全球家族办公室与慈善金融枢纽等,都应是香港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白皮书应在确立这些目标的基础上,规划香港金融发展蓝图。
白皮书应由特首主导中央指导
还有人问:为何不能由财政司长负责金融发展白皮书,而一定要行政长官亲自主导?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金融事关香港发展全局。金融发展白皮书须是由特区最高决策层面,从香港发展全局高度制订金融发展大政方针,以确保带动香港整体经济及社会发展。二是香港金融发展乃国家所重。金融发展应是行政长官向中央负责的重要内容。金融发展白皮书应在中央指导下,由特首主导编制,并要求特首向中央述职时汇报落实情况;中央也应提出指导性的工作要求,确保香港金融发展与国家的金融强国建设对接。
至于财政司长的工作职责,特区政府网页写得很清楚,主要是协助行政长官督导财经、金融、经济、贸易、发展、房屋、运输、物流、创新科技及工业范畴内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可见,财政司长于金融发展白皮书中的角色,就是协助行政长官督导白皮书的制订和实施。当然,这也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作。相信行政长官在财政司长有力协助下,与执政团队共同努力,一定不负众望,履职尽责,有效做好香港金融发展白皮书的编制和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