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穩定幣條例》已於81日生效,國際金融界將其與美國《天才法案》(GENIUS Act;《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相提並論,最重要原因是國際社會對香港背後之中國經濟發展廣闊前景的高度重視,對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所擔當的角色抱有很高期待。李家超行政長官最近在施政報告諮詢過程中,專門就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發布視頻,希望吸納不同意見,繼續推動金融市場發展,創造更多新高峰。

筆者認為,香港是時候就金融發展編製白皮書,並在今年施政報告明確宣布和發表具體安排。本人主要看法和建議有4點。

其一,白皮書應確立香港金融發展的兩大戰略目標:一是香港由現在以美元為基礎的金融中心,發展成為同時以人民幣和美元為基礎的「雙基礎」國際金融中心;二是超越倫敦,成為與紐約並駕齊驅的國際金融中心。

其二,以發展人民幣穩定幣和擴大發行人民幣債券兩大重點,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其三,白皮書需承接國家「十五五」規劃及金融強國建設安排,對香港金融發展制定5年規劃部署,並描繪10年願景藍圖,以確保落實金融發展目標。

其四,行政長官應親自主導編製落實白皮書,並作為向中央負責的重要內容。

香港金融中心現以美元為基礎

面對美國發動的全球貿易戰,不少人都問:美國何來底氣揮舞關稅大棒,打遍全世界?答案其實很簡單:美國最重要的本錢就是美元霸權。美元是全球最主要儲備貨幣和支付貨幣,於全球金融體系佔據主導地位,全世界都需通過貿易換取美元;美國則可通過印鈔來支付進口商品。特朗普政府正是利用這一特權優勢,肆無忌憚對全球180多個貿易對象加徵關稅,由此進一步激發一些國家推動「去美元化」。

香港雖是中國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但卻不是以國家法定貨幣人民幣為基礎,而是以美元為基礎。香港實行錨定美元的聯匯制度,港元發行數量須有100%美元外匯儲備支持,有人甚至認為港元差不多等於是美元的代幣。本人認為,香港金融發展的重要目標,應是同時以人民幣和美元為基礎,超越倫敦,成為與紐約並駕齊驅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不僅是香港自身的現實需要,更是國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迫切要求。

知名經濟學家的預測 值得重視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預測,「10年後我們將擁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國際結算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人民幣及可能還有其他一些貨幣將扮演更重要角色」。他希望看到中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希望看到香港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以美元為基礎的金融中心,而是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金融中心;兼且不僅僅是離岸人民幣,而是一個一體化的金融體系。他認為香港成為一個偉大的金融中心,能夠在所有事務裏發揮中介作用,這不能也不應該用美元來完成,這在很大程度上應該用人民幣來完成。

薩克斯被美國權威媒體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學家」,是「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之父,曾任聯合國時任秘書長安南的高級顧問,並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筆者認為,薩克斯對香港金融中心未來地位的期待和定位,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值得高度重視。同時,筆者對他的看法做點補充:香港金融中心未來發展目標是「雙基礎」,即同時以人民幣和美元為基礎。

在筆者看來,雖然人民幣在國際金融貿易中的地位和份量愈來愈重要,但在可見將來,美元作為西方的代表貨幣,於全球儲備貨幣和支付貨幣中,仍擔當重要角色。香港作為頂級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以人民幣和美元為基礎,可以作為世界獨一無二的聯通中西金融主要平台,在國家對外開放裏發揮無可替代的獨特作用。而且,國家有上海這個以人民幣為基礎的國際金融中心,可與香港優勢互補,共同貢獻國家的金融強國建設。

抓好穩定幣債券 超越倫敦

人民幣要在香港金融市場具有與美元相當的地位和功能,關鍵是人民幣加快實現國際化,成為與美元等量齊觀的國際儲備貨幣和支付貨幣。從香港方面來說,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當務之急,是做好兩大重點工作:一是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二是擴大發行人民幣債券。

香港實施穩定幣條例,為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提供合規「試驗田」和發展基礎,不僅有利人民幣穩定幣成為跨境支付和貿易結算的新工具,吸引更多國際貿易使用人民幣計價,擺脫對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美元支付系統的依賴,而且能夠吸引加密貨幣投資者與機構持有人民幣資產,擴展離岸資金池,強化人民幣的投資貨幣功能。香港應爭取在國家央行指導和支持下,鼓勵有國企背景的機構率先申領人民幣穩定幣牌照,盡快啟動香港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業務。

比較而言,香港在股票市場、外匯交易和資產管理等領域表現突出,惟債券市場發展滯後,是金融體系一個短板。香港債券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國際投資者參與度較低、企業債券發行量較低,多數本地企業更依賴銀行貸款或股權融資,而非債券市場;尤其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仍不充分——截至去年4月,人民幣債券僅佔特區政府債券未償還總額的8%

香港需發展債券市場,特別是應該發揮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優勢,增加發行人民幣債券,擴大離岸市場資產規模,包括國債、政策性的金融債(如國家開發銀行債券)、企業債(由企業發行的債券),吸引國際投資者參與。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應通過提供高流動性、低政治風險的優質資產,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支點。

今年3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顯示:香港排名第三,得分760,比排名第二的倫敦只差兩分,比排名第四的新加坡多10分,比排名第一的紐約少9分。現在情况是:香港在穩定幣方面已走在倫敦前面,債券市場則比倫敦稍遜一籌。香港在國家支持下強化發展債券市場,不僅有利人民幣國際化,而且會助力香港於短期內超越倫敦,成為全球第二大國際金融中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經濟發展制訂規劃,是我國一種制度優勢。舉世矚目的中國經濟奇蹟之路,就是以一連串發展規劃為基石而鋪就。在美國發動的貿易戰裏,中國奉陪到底的堅定態度,令全世界感受到其強大。西方有識之士也清楚看到,中國的國家規劃在經濟社會發展裏的重要作用。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Engle說得非常精闢:「中國在為下一代制定五年規劃之時,美國只在為下一屆制定選舉規劃。」

由特首主導編製督導落實

以國家規劃引領香港發展,體現了「一國」下的制度優勢。香港雖然自「十一五」規劃已經開始納入國家五年規劃,惟香港本身一直沒有制定五年規劃。筆者建議,特區政府以白皮書形式,為香港金融發展制定五年發展規劃,承接國家「十五五」規劃及金融強國建設安排,明確香港金融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發展要求,謀劃香港金融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重大任務。在此基礎上,描繪香港金融發展的10年願景,展望未來遠景目標和戰略佈局,引導香港金融朝着既定目標穩步前進。

金融是香港命脈,更是國家所重。金融發展白皮書應由行政長官親自主導制定、督導落實,並作為行政長官向中央負責的重要內容。中央加強對香港金融發展規劃的指導和支持,不僅能夠防止由選舉產生的各任行政長官「自行其是」,保證規劃實施的連續性,而且可以運用國家之力,支持香港達至金融發展的戰略目標。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7%80%e9%bb%9e/article/20250807/s00012/1754500000025/%e5%a7%9a%e5%bf%97%e5%8b%9d-%e9%a6%99%e6%b8%af%e6%98%af%e6%99%82%e5%80%99%e7%b7%a8%e8%a3%bd%e9%87%91%e8%9e%8d%e7%99%bc%e5%b1%95%e7%99%bd%e7%9a%ae%e6%9b%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