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立法会选举报名截止、参选名单已定,香港社会关注的重点,开始转向如何鼓励更多选民投票。然而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经过提名审查机制严格把关,候选人都是爱国者,谁当选都没问题,投不投票也无所谓。这种声音有一定市场,值得留意。有朋友建议笔者对此做些分析,并就如何推动更多选民投票提些建议。
本人的基本看法是:香港选举制度已完成系统性的重塑,但本港选举文化及投票心态,却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摆脱旧选举制度的影响;香港需要通过今次立法会选举,全面推动重塑建基于新选制的选举文化及投票意识。笔者的主要分析有4点:
其一,旧选举制度下的“对抗性投票文化”,对选民投票观念依然有影响,不能忽视。其二,良性竞争、优中选优、广泛参与、携手建港,是新选举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三,香港全社会以空前阵势动员选举,与过往显著不同的特点,主要不是为特定候选人拉票,而是为新选制下的选举整体拉票、为本港良政善治拉票。其四,中央不仅主导了香港选举制度的系统重塑,而且重视引导香港构建新选举文化,代表港澳办声音的“港澳平”文章受到香港社会重视。
清除恶性对抗之旧选举文化
选举制度与选举文化,是一种“因”与“果”的关系:一套选举制度确立后,就会像一个“框架”,引导政党、候选人、选民调整参与选举及投票思维、观念和策略,逐渐形成跟该制度相适应的选举文化及投票观念。
香港过去的选举文化,建基于港英设计之选举制度,其最突出特征就是激烈的政治对抗,对抗的实质是“反国家”还是“爱国家”。正如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所说,在香港,竟有人把对自己祖国的反叛作为政治资本来炫耀,甚至以反对国家、抗拒中央政府、妖魔化自己的民族为竞选口号。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回归后延续港英设计的选举体制,为反中乱港势力大开中门,“爱国者治港”原则被架空。
不能不看到的是,过去的对抗性质选举文化,直接影响了投票心态:一些选民习惯以一种二元对抗观念,看待应否投票、应该投谁的票。那种“候选人都是爱国者,投不投票无所谓”的看法,与此有关。现在,新选制已确保所有入闸候选人都是爱国爱港人士,选民的投票观念应该是如何良中择优、优中选精,而非因为都是爱国爱港人士就不用投票。
显然,如何根据新选制的要求,通过立法会选举的实践,改变选民投票观念,全面重塑“良性竞争,优中选优”选举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更多选民投票的必要路径。
良政善治 需“从众更从贤”
澳洲及一些西方国家实行强制投票制度,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保有足够数量选民投票,使选举结果更具代表性;二是塑造积极的公民文化,形成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氛围。这对香港有参考意义。
笔者认为,根据本港情况和新选制的要求,推动选民投票,至少应该有三方面目的。一是鼓励更多选民投票,达至优中选优,选出有能力更大力度推动香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香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的人出任议员。二是使选举结果更具代表性,更好兼顾各界别、各阶层利益。三是带动市民广泛参与公共事务、携手建设美好家园,正如夏主任所说,每个香港居民都应是维护和谐稳定、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大家要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3个特点,也应该是香港新选举文化及投票观念的重要内涵。
在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之基本问题上,中国与西方的看法有很大不同。在西方,民主就是目的本身,一人一票是民主核心原则,每人有一票选举最重要;至于选出什么样的人执政,则退居次要位置。这种“从众不从贤”的“形式民主”,往往选出二流、三流领导人。这种情况,在今天的西方国家并不少见。
在中国,民主既是目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之体现,同时也是手段,通过民主过程选拔人才、服务国家治理,达到良政善治。中国式民主过程既重视选民投票权利,更看重如何选出德才兼备的治国理政良才。因此,中国式民主可以说是“既从众更从贤”。
当今世界有关中国国家治理的讨论和研究里,“从众更从贤”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受到重视和肯定。习近平主席指出,从回归那一天起,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香港选制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系统重塑,体现了习主席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念。新选制的严格提名审查机制,确保入闸候选人都是优秀的爱国爱港人士,使立法会选举能够做到“既从众更从贤”。正因如此,笔者特别将“优中选优”作为香港新选举文化及投票观念的第一内涵,这也应该是香港高质量民主的必然要求。
选举动员阵势 前所未有
今次立法会选举工作启动以来,选举动员程度和热烈气氛,可说是前所未有。行政长官李家超带了一个好头,向全体公务员发信,号召参与选举投票。政府各部门及负责官员、各大公营机构、社团,以丰富多彩的不同方式推动市民参与投票。许多商会和企业不仅为员工投票提供半天假期,而且安排向投票的市民提供各种消费优惠。
本人也跟许多社会人士一样,参与助选拉票,但我强烈感觉到今次与过去明显不同:这些社会人士虽然也为某个团体候选人助选,惟最重要的还是为整个选举拉票,希望更多选民出来投票,为本港新选制及良政善治投下支持和信心的一票。笔者认为,这是新选举文化的重要特点。
中央非常关心并重视引导香港建立新选举文化。香港构建新选举文化,习主席“爱国者治港”论述是基本指导思想;夏主任多个讲话对习主席治港方略的权威解读,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今次立法会选举启动之后,港澳办官方网站至今发布了3篇“港澳平”文章,香港媒体广为转发,对香港重塑新选举文化有很好启示,尤其是第三篇文章,更是直接提出“共同建树良好选举文化”命题。其提出的24字真言“守正传承、接续奋斗;创新开拓、激发活力;良性竞争、优中选优”,应该是香港新选举文化的重要内涵。
有理由期待投票人数呈上升态势
比较而言,选举制度的改变,可于短时间内完成;重塑跟新选举制度相适应的新选举文化及投票观念,则是一个需要相对较长的渐进过程。不过,这个过程正在加快:一是香港市民都看到这样的事实,新选制下产生的第一个立法会,展现前所未见的巨大正能量,对香港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大力组织动员市民参与立法会选举;三是中央大力支持香港办好今次立法会选举。因此有理由相信,选民参与新选制下第二次立法会选举的热情会提高,也有理由期待立法会选举投票人数呈上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