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立法會選舉報名截止、參選名單已定,香港社會關注的重點,開始轉向如何鼓勵更多選民投票。然而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認為,經過提名審查機制嚴格把關,候選人都是愛國者,誰當選都沒問題,投不投票也無所謂。這種聲音有一定市場,值得留意。有朋友建議筆者對此做些分析,並就如何推動更多選民投票提些建議。
本人的基本看法是:香港選舉制度已完成系統性的重塑,但本港選舉文化及投票心態,卻在一定程度上還沒有擺脫舊選舉制度的影響;香港需要通過今次立法會選舉,全面推動重塑建基於新選制的選舉文化及投票意識。筆者的主要分析有4點:
其一,舊選舉制度下的「對抗性投票文化」,對選民投票觀念依然有影響,不能忽視。其二,良性競爭、優中選優、廣泛參與、攜手建港,是新選舉文化的重要特徵。其三,香港全社會以空前陣勢動員選舉,與過往顯著不同的特點,主要不是為特定候選人拉票,而是為新選制下的選舉整體拉票、為本港良政善治拉票。其四,中央不僅主導了香港選舉制度的系統重塑,而且重視引導香港構建新選舉文化,代表港澳辦聲音的「港澳平」文章受到香港社會重視。
清除惡性對抗之舊選舉文化
選舉制度與選舉文化,是一種「因」與「果」的關係:一套選舉制度確立後,就會像一個「框架」,引導政黨、候選人、選民調整參與選舉及投票思維、觀念和策略,逐漸形成跟該制度相適應的選舉文化及投票觀念。
香港過去的選舉文化,建基於港英設計之選舉制度,其最突出特徵就是激烈的政治對抗,對抗的實質是「反國家」還是「愛國家」。正如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所說,在香港,竟有人把對自己祖國的反叛作為政治資本來炫耀,甚至以反對國家、抗拒中央政府、妖魔化自己的民族為競選口號。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源,在於回歸後延續港英設計的選舉體制,為反中亂港勢力大開中門,「愛國者治港」原則被架空。
不能不看到的是,過去的對抗性質選舉文化,直接影響了投票心態:一些選民習慣以一種二元對抗觀念,看待應否投票、應該投誰的票。那種「候選人都是愛國者,投不投票無所謂」的看法,與此有關。現在,新選制已確保所有入閘候選人都是愛國愛港人士,選民的投票觀念應該是如何良中擇優、優中選精,而非因為都是愛國愛港人士就不用投票。
顯然,如何根據新選制的要求,通過立法會選舉的實踐,改變選民投票觀念,全面重塑「良性競爭,優中選優」選舉文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也是推動更多選民投票的必要路徑。
良政善治 需「從眾更從賢」
澳洲及一些西方國家實行強制投票制度,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確保有足夠數量選民投票,使選舉結果更具代表性;二是塑造積極的公民文化,形成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社會氛圍。這對香港有參考意義。
筆者認為,根據本港情况和新選制的要求,推動選民投票,至少應該有三方面目的。一是鼓勵更多選民投票,達至優中選優,選出有能力更大力度推動香港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推進香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的人出任議員。二是使選舉結果更具代表性,更好兼顧各界別、各階層利益。三是帶動市民廣泛參與公共事務、攜手建設美好家園,正如夏主任所說,每個香港居民都應是維護和諧穩定、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大家要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3個特點,也應該是香港新選舉文化及投票觀念的重要內涵。
在民主是目的還是手段之基本問題上,中國與西方的看法有很大不同。在西方,民主就是目的本身,一人一票是民主核心原則,每人有一票選舉最重要;至於選出什麼樣的人執政,則退居次要位置。這種「從眾不從賢」的「形式民主」,往往選出二流、三流領導人。這種情况,在今天的西方國家並不少見。
在中國,民主既是目的,是「人民當家作主」之體現,同時也是手段,通過民主過程選拔人才、服務國家治理,達到良政善治。中國式民主過程既重視選民投票權利,更看重如何選出德才兼備的治國理政良才。因此,中國式民主可以說是「既從眾更從賢」。
當今世界有關中國國家治理的討論和研究裏,「從眾更從賢」的人才培養選拔制度,受到重視和肯定。習近平主席指出,從回歸那一天起,香港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香港選制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系統重塑,體現了習主席思想中的國家治理理念。新選制的嚴格提名審查機制,確保入閘候選人都是優秀的愛國愛港人士,使立法會選舉能夠做到「既從眾更從賢」。正因如此,筆者特別將「優中選優」作為香港新選舉文化及投票觀念的第一內涵,這也應該是香港高質量民主的必然要求。
選舉動員陣勢 前所未有
今次立法會選舉工作啟動以來,選舉動員程度和熱烈氣氛,可說是前所未有。行政長官李家超帶了一個好頭,向全體公務員發信,號召參與選舉投票。政府各部門及負責官員、各大公營機構、社團,以豐富多彩的不同方式推動市民參與投票。許多商會和企業不僅為員工投票提供半天假期,而且安排向投票的市民提供各種消費優惠。
本人也跟許多社會人士一樣,參與助選拉票,但我強烈感覺到今次與過去明顯不同:這些社會人士雖然也為某個團體候選人助選,惟最重要的還是為整個選舉拉票,希望更多選民出來投票,為本港新選制及良政善治投下支持和信心的一票。筆者認為,這是新選舉文化的重要特點。
中央非常關心並重視引導香港建立新選舉文化。香港構建新選舉文化,習主席「愛國者治港」論述是基本指導思想;夏主任多個講話對習主席治港方略的權威解讀,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今次立法會選舉啟動之後,港澳辦官方網站至今發布了3篇「港澳平」文章,香港媒體廣為轉發,對香港重塑新選舉文化有很好啟示,尤其是第三篇文章,更是直接提出「共同建樹良好選舉文化」命題。其提出的24字真言「守正傳承、接續奮鬥;創新開拓、激發活力;良性競爭、優中選優」,應該是香港新選舉文化的重要內涵。
有理由期待投票人數呈上升態勢
比較而言,選舉制度的改變,可於短時間內完成;重塑跟新選舉制度相適應的新選舉文化及投票觀念,則是一個需要相對較長的漸進過程。不過,這個過程正在加快:一是香港市民都看到這樣的事實,新選制下產生的第一個立法會,展現前所未見的巨大正能量,對香港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二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大力組織動員市民參與立法會選舉;三是中央大力支持香港辦好今次立法會選舉。因此有理由相信,選民參與新選制下第二次立法會選舉的熱情會提高,也有理由期待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呈上升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