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次立法會選舉啟動以來,香港又出現了「中央干預選舉」的爭論。有權威人士建議筆者對此做些分析。本人的基本看法是:所謂「干預論」,是香港回歸以後對方設置的一個輿論陷阱,我們常常深陷其中,疲於解釋中央如何沒有干預、為何沒有干預等,顯得被動無力。我們必須建立香港選舉制度重塑後的選舉論述,從根本上破除「干預論」的陷阱,理直氣壯為中央關心、關注香港立法會選舉正名。本人的主要分析有4點:

其一,「愛國者治港」是習近平主席治港方略的核心內涵之一。中央關心、關注、支持並確保今次立法會選舉成功,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的應有之義。這是中央的責任,也是中央對香港的工作要求。

其二,「中央干預選舉論」背後隱含的政治理念,是過去泛民的「民主拒共」,其植根於港英撤退前設計的所謂「還政於民」選舉體制。香港選舉制度的系統重塑,是全面打破港英設置的西方式民主選舉陷阱的顛覆性改革。香港需要加強對新選制的制度自信,重塑建基於新選制的選舉文化論述。

其三,新選制是促進良政善治的選舉制度。中央高度重視通過立法會選舉,培養和集聚德才兼備的治港良才。這是新選制下第二次立法會選舉的重要特點。

其四,中央關心投票率,希望香港市民選好立法會、共建美好家園,社會對此持正面態度。

「愛國者治港」是根本原則

2021127日,習近平主席聽取香港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述職報告後指出,香港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再次昭示了一個深刻道理,那就是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必須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

緊隨其後,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222日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全面深入對習主席的講話做權威解讀:「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要義,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夏主任說,習主席的這一重要論述,是對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的高度提煉,是對一國兩制實踐規律的深刻揭示,為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保持香港長治久安指明了方向。

夏主任還列舉了「愛國者」的三大標準:一是愛國者必然真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二是愛國者必然尊重和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及特別行政區的憲制秩序;三是愛國者必然全力維護香港繁榮穩定。

夏主任對習主席重要講話的權威解讀告訴我們:「愛國者治港」是習主席治港方略的核心內涵,是一國兩制實踐的重中之重。這對於理解和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深入認識今次立法會選舉的重要,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干預論」在新選舉論述面前是偽命題

有人會問:為何回歸多年,香港都未能有效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以致產生震驚海內外的黑色暴亂?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在筆者看來,一個關鍵原因是:我們陷進港英撤退前設計的選舉陷阱。

英國人撤退之前,設計並實施了「以直接選舉為架構核心、以『民主拒共』為暗藏目的」之選舉制度和理念。香港回歸後的選舉制度,雖由《基本法》規定,惟很大程度上沿用港英設計的選舉制度,當時叫做「直通車」,政治學上稱之為「路徑依賴」。這實際上是跌入了英國埋下的選舉陷阱:一些反中亂港分子,正是通過各類選舉進入特區治理架構,大搞「民主拒共」、反中抗中。每當中央行使全面管治權時,他們都會拋出所謂「中央干預論」來對抗。香港回歸之後出現的問題和動盪,包括違法佔中、修例風波、黑色暴亂、立法會和區議會亂象等,根子就在這裏。

顯然,港英的選舉陷阱,直接阻礙了「愛國者治港」原則的全面落實。因此,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最關鍵、最急迫的就是完善相關制度,確保香港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港者手中。正是在中央主導下,完成了香港選舉制度的系統重塑,依法堵死了反中亂港分子及其代理人進入管治架構的大門,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全面落實。

習主席明確指出,從回歸那一天起,香港重新納入了國家治理體系。中央對特區選舉的關心、關注,乃權之所繫、責之所在。所謂「中央干預特區選舉」,不過是敵對勢力反中抗中的故技重施;其本質和目的,就是挑戰中央全面管治權、否定新選制。我們確立以新選制為基礎的選舉論述,就是要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維護新選制。在新選制的選舉論述面前,所謂「中央干預特區選舉」,實際上就是個偽命題。也正因為如此,所謂「干預論」已淪為沒落之論,根本沒有什麼能量像過去那樣掀起什麼風浪了。

選賢舉能促進良政善治是重點

在西方的分析框架裏,世界上只有兩種國家治理體制:民主體制與專制體制——民主體制是好的,專制體制是壞的;西方是民主體制,中國是專制體制。中國的學者跳出西方民主與專制的論述框架,提出良政與劣政的分析框架,來討論國家治理體制與能力問題。

當今中國的巨大成功與美國的混亂衰落,對比鮮明,讓世人看到:中國的政治體制,可以實現國家治理的良政善治;美國以至許多西方國家的選舉體制,卻無法實現良政善治。所以,中國現在對外講得最多的是如何實現良政善治,而不是與西方糾纏所謂民主與專制的爭論。

夏主任在論述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時,不僅強調完善選舉制度要多考慮如何促進良政善治,而且要求作為管治團隊重要組成部分的立法會議員,要為香港良政善治更好發揮作用。如果說新選制後的第一次立法會選舉,主要是解決「愛國者治港」的話,那麼這次新選制後的第二次立法會選舉,重點是要解決更好選賢舉能、進一步提升立法會在良政善治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如代表港澳辦發聲的「港澳平」文章所說,熱切期待選出具才幹、致力服務市民的優秀人才進入立法會,推動香港實現良政善治,進一步築牢香港良政善治根基。

因此,我們看到,今次參選立法會的參選人有3個顯著特點:一是年富力強、年輕有為;二是社會資歷和行業經歷顯示有成績、有才幹;三是堅定的愛國者,堅持原則、敢於擔當、胸懷「國之大者」。筆者認為,這是中央的要求,選舉委員會委員通過選舉提名機制,為國家、為香港把關。

市民對中央期待持正面態度

香港輿論認為,中央很關心今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並希望超過上一屆。筆者認為,這很正常,也很應該——中央鼓勵香港市民積極參與選舉,不僅是希望香港市民用選票選好立法會,而且在於推動每一個市民參與共同建設香港美好家園。事實上,香港市民對於中央的期待,也都持正面態度。

行文至此,筆者嘗試總結選舉制度重塑之後,選舉文化與論述的4個要點:一是以「愛國者治港」為核心內涵;二是以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為前提條件;三是以選賢舉能、實現良政善治為重要特點;四是以動員市民廣泛參與為重要標誌。筆者希望這個歸納能夠拋磚引玉,引發社會討論、集思廣益,全面建立與新選制相適應的新選舉文化和論述。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7%80%e9%bb%9e/article/20251105/s00012/1762273606649/%e5%a7%9a%e5%bf%97%e5%8b%9d-%e5%a6%82%e4%bd%95%e7%9c%8b%e5%be%85%e4%b8%ad%e5%a4%ae%e9%97%9c%e5%bf%83%e9%a6%99%e6%b8%af%e7%ab%8b%e6%b3%95%e6%9c%83%e9%81%b8%e8%88%89-%e4%b9%9f%e8%ab%87%e9%a6%99%e6%b8%af%e9%9c%80%e5%bb%ba%e7%ab%8b%e9%81%b8%e8%88%89%e5%88%b6%e5%ba%a6%e9%87%8d%e5%a1%91%e5%be%8c%e7%9a%84%e9%81%b8%e8%88%89%e8%ab%96%e8%bf%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