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晚會致辭時表示,今日的香港在國際舞台上光芒四射。香港是亞洲盛事之都,國際會議、藝術展覽、文化表演、體育競技等活動終年不斷。我國將於明年擔任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東道主。今年全國兩會,本人提交了建議中央安排明年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港舉行的提案,得到與會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熱烈回應、聯署支持。新民黨近日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建議向中央爭取在香港舉辦2026年亞太經合組織財政部長會議。這反映帶動更多重要國際會議落戶香港推動盛事發展,受到香港社會高度關注和支持。

 

  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

 

  我國在2001年和2014年主辦過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分別是在上海和北京舉行。中央支持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推動國際大型會議活動落戶香港,是推動盛事經濟重要一環,是香港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的重要路徑。香港作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香港爭取明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香港舉辦,將能進一步深化香港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所扮演的角色,擦亮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盛事之都等「金字招牌」,彰顯「一國兩制」制度優勢。

 

  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具有中外多元文化交匯、國際化的獨特優勢,是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是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發展的重要窗口。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關於香港工作的論述放在「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這個部分,更突顯了香港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角色關鍵。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經濟合作機制,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本人提交了《建議中央安排2026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在香港舉行》的提案,提出明年安排在香港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不僅是講好香港故事的最佳時機,而且能夠向全世界展示和推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帶動香港的盛事經濟,有利在國家發展全局中,進一步用好香港的對外開放作用,更好助力國家擴大開放,推動大灣區和亞太經合組織的21個經濟體的合作。

 

  國際調解院在香港進行公約簽署儀式,國際調解院總部正式落戶香港,反映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和國際地位充滿信心。當前,面對美國大搞單邊主義,增加世界經貿風險,亞太經合組織作為全球經貿規則「孵化器」,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互聯互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國際社會需要通過亞太經合組織維持全球化經貿正常合作。利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東道主的機會,安排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香港舉辦,提出以開放促共融、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大會主題,不僅能夠展示香港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獨特功能,凸顯香港在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中可發揮「內聯外通」角色,推動多邊經貿,而且讓與會代表和全世界的媒體親臨香港,看到香港的「一國兩制」沒有變,香港健全的法律體制及獨立的司法制度仍然繼續行之有效,進一步擦亮香港的「金字招牌」。

 

  根據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指引,21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中的一個經濟體可以主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香港作為21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之一,可以主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中國香港和中國台北都是在一個中國的大原則之下,成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在亞太經合組織有兩個身份:一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之一;二是中國城市,是中國經濟體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明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東道主和主辦方,可以安排自己主辦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香港舉行。

 

  讓全世界看到香港「沒有變」

 

  香港營商和會展業配套成熟,是商貿和文化盛事之都。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並成功舉辦多項首次在香港舉行的國際會議,涵蓋廣泛領域,包括「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2025年香港會議」、「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公路及鐵路國際會議2025」、「青年發展高峰論壇」、「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等,顯示香港舉辦國際會議經驗豐富,能力卓著。香港發揮良好營商環境和會展業資源優勢,持續推動更多國際重要會議在香港舉行,擴大香港的國際聯繫,提升國際城市地位,將能創造香港更多新機遇,展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為國家開放多邊貿易和對外友好交往作新貢獻。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94229693957603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