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再次引發香港社會如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的討論。行政長官李家超也第一時間表示,香港會在國家發展藍圖中找準優勢定位,主動對接「十五五」規劃港澳篇章,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那麼如何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筆者基本看法是:香港是時候開始啟動編製自己的五年發展規劃。具體分析有4點:

其一,五年規劃體現了我國制度優勢,是讀懂中國式現代化成功的「密碼」。其二,對接國家戰略是習近平治港方略重要內涵,是中央對港工作要求;香港制定五年規劃是對接國家戰略的最重要安排,是「一國」優勢的體現。其三,中央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中的「保持」提升為「促進」,是更高要求,香港編製五年規劃已成為必答題。其四,香港制定五年規劃是大事,也是難事,但在李家超領導的特區政府層面和夏寶龍主任主持的港澳工作機制層面,都已具備有利條件。

五年規劃是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密碼」

當今國際社會都在研究,中國為何能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五年規劃可說是一個獨特視角,是讀懂中國式現代化奇蹟的重要「密碼」。我國五年規劃有一個突出特點:全面佈局的長期主義。五年規劃是國家發展全面佈局的集中體現,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所有關鍵領域,兼顧當前與長遠,將國家發展的宏大願景構建為有機整體,並轉化為可執行、可評估的具體行動。

西方學者將中國五年規劃定性為一種「長期主義」。在西方,選舉制度導致其政府更替頻繁,政府決策被「短期選舉利益」綁架,隨着執政黨更換而改變,難以形成並執行跨越任期的長期規劃。中國能夠實施五年規劃長期戰略,正是得益於其政治體制能保證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不少國外學者表示,中國五年規劃堪稱長期戰略規劃的典範,這種「長期主義」對全球發展理論具創新貢獻。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Engle的評價可說是一語中的:「中國在為下一代制定五年規劃之時,美國只在為下一屆制定選舉規劃。」

香港編製五年規劃 已成必答題

在習主席關於香港的重要論述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是特別能夠體現新時代特點的重要內容。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不僅於多個講話裏強調港澳要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而且多次親身來港澳調研考察,督導落實習主席有關的重要講話精神。李家超特首在四中全會公報發表後也明確強調,香港要認真學習好和貫徹好四中全會精神,對接「十五五」規劃。

香港過往於發展規劃方面缺乏長期思維。港英政府統治時期,認為香港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其管治奉行短期思維。這是香港產業發展單一化,過於依賴金融、地產和貿易的重要歷史原因。香港雖自「十一五」規劃納入國家五年規劃,但香港本身一直無制定五年規劃。這是對接國家五年規劃方面的工作未能有效落實的重要原因。

自「十二五」規劃開始,有關港澳的內容首次單獨成章,規劃對香港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國家支持香港的重點行業、香港與內地合作的重點領域都有明確要求。「十五五」規劃自然也會對港有相應要求。香港如何通過制定自己的五年規劃、貫徹落實國家「十五五」規劃,已成為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必答題。

「保持」提升為「促進」 乃更高要求

外界注意到,四中全會公報有關港澳內容的表述,已從「十四五」規劃的「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改為「十五五」規劃的「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中央將「保持」進一步調整為「促進」,一詞之差,意義重大,內涵深刻。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國際大環境已發生重大改變。高度開放的香港需面對逆全球化、貿易摩擦等嚴重挑戰;僅僅是「保持」,已難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在筆者看來,中央將「保持」調整為「促進」,主要有兩方面重要含義:一是中央對港澳提出更高目標和要求;二是中央將以更大力度支持港澳發展。中共中央於「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加強港澳與內地經貿、科技、人文等合作,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筆者相信,「十五五」期間國家將在金融、貿易、科技等多個層面,出台更多政策措施支持港澳,更進一步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發揮港澳「超級聯繫人」作用,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面對中央的新要求,香港應如何做呢?當然,在香港組織宣傳「十五五」規劃,包括請有關起草「十五五」規劃的官員和專家來港宣講,都是必要的,但最重要還是制定落實規劃、設立保障機制,確保有關工作落到實處,否則宣傳和宣講很容易成為「熱熱鬧鬧走過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今天的香港已不再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而是中央領導下的一個特區,香港行政長官須對中央負責。中央不僅能加強對香港制定五年規劃的指導,而且可防止由選舉產生的各任行政長官「自行其是」,確保香港實施五年規劃的連續性,實現有規劃的高質量發展。顯然,以國家規劃引領香港制定五年發展規劃,體現「一國」下的制度優勢。

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也需要通過制定香港五年發展規劃,培養和確立「長期主義」意識,根除殖民管治遺留的「短期思維」。這對香港社會經濟長遠發展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具重要意義。

由簡入繁 由易到難

萬事開頭難,香港啟動制定五年發展規劃確實面對極大困難。惟筆者認為,香港已具備制定五年規劃的有利條件。一方面,李家超在香港最重要轉折時刻挑起行政長官重擔,敢於擔當、善作善成,領導特區政府帶領社會各界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已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香港可以在回歸以來最好的安定環境裏聚焦發展要務。

另一方面,習主席的治港方略根植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為香港制定五年規劃提供了行動指南。夏主任主持港澳辦工作,全面準確貫徹習主席治港方略,構建了強而有力、卓有成效的港澳工作領導體制,開創了港澳工作新局面,可為香港制定五年規劃提供所需指導和支持。

今年是國家制定新一個五年規劃的年份,也是香港開始制定五年規劃的適當時機。筆者相信,香港完全可在現有編寫年度施政報告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啟動制定五年規劃的工作,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做好香港長遠發展規劃。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7%80%e9%bb%9e/article/20251030/s00012/1761755409136/%e5%a7%9a%e5%bf%97%e5%8b%9d-%e9%a6%99%e6%b8%af%e6%98%af%e6%99%82%e5%80%99%e7%b7%a8%e8%a3%bd%e4%ba%94%e5%b9%b4%e7%99%bc%e5%b1%95%e8%a6%8f%e5%8a%83